医院新闻

【新技术,新项目】澜一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一例直肠ESD手术!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这是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作为内镜医生的责任与使命。近日,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成功为一位直肠肿物患者完成内镜下直肠黏膜下剥离术(ESD)。

患者钟某某,男性,70岁,因发现“直肠肿物1周”于2023年10月06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于10月10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行直肠黏膜下剥离术。

image.png

内镜下可见直肠一大小约5.0*6.0cm肿物

image.png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image.png

术后病理报告回示:1.(直肠基底)阴性(-);2.(直肠息肉)绒毛状-管状腺瘤(低级别)。现患者恢复良好,已于2023年10月17日出院。

image.png

什么是ESD?

ESD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是适用于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巨大息肉包括侧向发育型肿瘤、消化道早期癌等消化道病变的一种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通过ESD手术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微创根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目的。相比传统外科手术而言,ESD具有不开刀、不改变消化道解刨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同时,患者还可接受多个部位一次性治疗,医生也可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对于消化道肿瘤,包括部分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的肿瘤有95%以上的切除率,且复发率少、便于评估疗效。更关键的是,ESD避免了患者外科手术和器官切除的痛苦,也能够更好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ESD技术发展成熟,已成为国际国内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手段。

image.png

健康小贴士: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分别占我国肿瘤发病的第3、第5、第6位,每年有超过60万患者死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大多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时已处于进展期,而早期和进展期肿瘤预后截然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因素的变化,人体内担任着主要消化吸收功能的胃肠道也随之而变化。

摄入过多高脂肪或红肉、膳食纤维不足是大部分现代人饮食的常态,而这随心所欲饮食方式却往往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长期吸烟、过度摄入酒精和少活动等不良的生活作息也与“胃肠道”的意愿背道而驰。

当您反复出现食后胃胀、腹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等不适时,或许您该思考是否做一个胃肠道的检查。45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建议将胃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关爱您的胃肠道健康,我们一直在行动。

咨询电话:0879-7222969

0879-7222968

0879-7531928


来源: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办: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刀明星、陈世奎、李凡

责编:刘美琼

监制:杨   涛


分享到:

专家团队
科室介绍
就医指南
挂缴查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东朗路73号

服务号

订阅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滇ICP备1900843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82802000011号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技术支持:川海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