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您做对了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各种病原引起的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1、病因机制
病原体
以病毒多见约占90% ,细菌和支原体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也可继发细菌感染。
(1)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2) 细菌:仅占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最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引起上感不多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诱发因素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免疫缺陷病、生活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使病程迁延。
2、临床表现
身体状况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
一般类型的上感:病程一般3~5天
1)症状: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婴儿病情大多较重,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①局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咽痛等,
②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头痛、烦躁不安、拒乳,乏力等,可伴呕吐、腹泻、腹痛,甚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可出现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压痛,可能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2)体征: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听诊怦吸音多正常。部分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可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高热,咽痛,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数个直径约2~4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好发生于春夏季,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一侧或双侧眼结合膜炎及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1、家长在护理宝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般护理
(1)注意每日室内通风,空气清新,但避免对流风;
(2)确保患儿充分休息及营养,饮食清淡及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少量多餐;
(3)加强患儿鼻部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清理排泄物,避免交叉感染;
(4)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可促进疾病治疗;
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发热患儿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为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者,每1~2小时测量一次;退热处置1小时后还应复测体温。
(1)低热护理:多饮温开水,患儿避免盖过多的被子,注意松解衣物,衣物被汗浸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
(2)高热护理:体温>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头部湿敷、温水擦浴等;可按医嘱给予退热剂。
(3)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饭后喂少量的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片或雾化吸入。
4、如何预防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呢?
做好以下7点预防措施
1. 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冬天通风时要注意保暖;
2. 合理喂养,不偏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
3. 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注重儿童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5. 避免去人多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当家人有感冒时,应与儿童隔离;
6. 勤洗手。在没有肥皂和清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及时清洁双手。
7.注射疫苗。
5、什么情况下要就医及用药呢?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病情较重、高热不退、惊厥抽搐、咳嗽伴喘息、气促或喉鸣、腹痛不能缓解以及家长不能明确的情况等的患儿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避免盲目跟风用药。若患儿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随后门诊就诊。
来源: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主办: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刀明星、陈世奎、李凡
责编:刘美琼
监制:杨 涛
下一页:内有血栓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滇公网安备 53082802000011号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